光伏电站运维是确保设备安全、提升发电效率和保障投资回报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度化、标准化、数据化管理,结合日常监控、定期巡检、预防性维护和快速故障处理,可最大化电站收益与使用寿命。
配置岗位:站长、值班长、值班员等岗位,明确职责分工;
例如,50MW光伏电站标配:站长1名、值班长2名、值班员4名;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电站全天候监控与快速响应。
建立并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及巡检制度;
推行预防性维修与纠正性维修结合的运维模式;
外包承包商管理:确保所有外包人员接受安全授权培训并在电站监督下作业。
主控室通过监控系统实时采集逆变器、汇流箱、发电量及电网指令数据;
每日记录运行日志,包括发电量、故障损失、限电损失及异常情况;
利用电站管理系统或私有云保存数据,每日检查完整性。
分析发电数据,识别影响因素(灰尘遮挡、设备故障等);
制定科学的清洗与除草计划,定期校准计量设备。
日常巡检:值班员按预定路线每日巡视、抄表记录;
定期巡检:根据气候特点进行专项检查(如风沙、雨雪、冰雹);
点检:重点设备如逆变器、变压器、汇流箱等强化巡检。
光伏组件:清洁度、破损、热斑、连接松动、接地可靠性(每月至少一次全面检查);
逆变器:运行参数、通风滤网、温度、冷却系统、异常声响(每日监控);
变压器与汇流箱:油位、渗漏、接头温度、绝缘电阻、防雷器状态(每周至每月);
支架与电缆:螺栓紧固、防腐涂层、电缆磨损(季度检修)。
大风、暴雨、雪灾或冰雹后,重点检查组件稳固性、防水密封及支架安全。
制定年度或季度维护计划,包括组件清洗、设备保养和绝缘测试;
清洗组件时选择低辐照度(<200W/m²),禁止使用腐蚀性化学溶剂。
实行闭环消缺:发现问题→记录缺陷单→现场处理→值长确认完成;
重大故障需24小时内现场处理,并分析原因防止复发。
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操作时穿戴绝缘装备;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防雷接地及电缆防火封堵;
新设备投运或大修后,24小时内每小时巡视一次。
制定火灾、极端天气及其他事故处理预案,并定期演练;
加强防盗和防动物破坏措施。
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安全授权培训,持证上岗(高压、电工证等);
培训内容涵盖设备原理、仪器使用(万用表、热像仪)、故障分析。
将发电量指标与个人/团队绩效挂钩;
关键考核指标包括发电量完成率、缺陷整改率等。
监控支路电流及设备参数,异常自动报警(如电流偏差>5%);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维策略,实现发电量预测及低效环节优化。
保存运维记录、技术报告及设备档案;
总结故障案例,形成经验库并共享,提高团队整体运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