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系统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发电以就地消纳为主,且在配电系统中以平衡调节为特性的光伏发电设施。
其主要包括户用光伏和工商业光伏两部分:
1、户用光伏主要面向家庭用户,规模较小;
2、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面向工商业用户,规模较大,通常安装在工厂、商业建筑等屋顶上。
河南、山东、湖北还有西北、华北的部分省份已经划定为光伏消纳红区,这些地区的电网难以消纳过剩的光伏电量;
(1)分布式光伏增长
(2)电网承载力不足
(3)暂停或限制接入
市场化交易带来电价下降风险,在今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初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国至少10个省份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1)中午光伏大发
(2)执行谷段电价
(3)收益下降风险
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分布式光伏入市都需要复杂的市场条件支撑,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就如同无的放矢。
'入市”是指分布式光伏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电力交易市场,通过直接交易、聚合交易或价格接受等路径,与集中式新能源共同承担电网调度任务,实现上网电量的市场化交易。
分布式光伏作为发电主体,通过电力交易平台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以及绿电交易。
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由聚合商整合以统一身份参与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和灵活性。
部分分布式光伏以市场均价结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不直接参与交易。
过去,分布式光伏上网部分电量由电网企业全额收购,电价执行燃煤标杆电价。而参与市场后,电价将变为市场化电价,这导致收益波动性风险上升。
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来讲,不同的参与路径对收益的影响亦不尽相同。
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
打捆参与,需要跟用户或者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来确定最终收益效益。
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通过市场化交易引导分布式光伏合理上网,有助于缓解电网压力,化解电力消纳瓶颈难题。
分布式光伏入市利于清洁能源发电与消纳的灵活性配置,提升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更高的新能源利用率,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来看,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带来的影响覆盖分布式光伏电站从投资测算到资产运营整个生命周期。投资人在面对被动参与市场的分布式项目时需要更加谨慎,甚至需要对整个电价市场未来的走势有所预判,其中包括该区域内的新能源装机、能源结构、负荷预测等,以此来更合理地测算分布式光伏收益。
而针对聚合参与以及直接参与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来讲,运营阶段的成本有着较大的变化。一方面,需要新增一部分控制或者预测系统,所以投资成本会上升;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分布式光伏项目都是无人或者少人值守,但一旦参与市场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力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变化。
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应用场景与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分布式光伏在未来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