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系统设计选型
2025/03/21

工程设计阶段重点

在工程设计阶段,光伏项目的方阵组串布置对发电量影响很大,方阵前后排间距、东西组串间距要精细化。

光伏直流侧主发电设备选型时,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重点根据项目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特点、光照条件等,以组件、逆变器、支架、容配比系统四要素的不同搭配结合系统四要素变量进行多种组合,按照度电成本最优的思路,确定最优系统配置方案。

支架结构形式和支架基础,应确保安全可靠,重点考虑施工和安装方便。

光伏支架结构

光伏系统关键技术路线

组件、逆变器、支架、容配比的综合配置,对比比较如下:

(1) 组件

  • 单晶单面发电组件:单面发电,发电量略低,价格便宜,用于地面反射率低,如草地场景。

  • 单晶双面发电组件:用于地面反射率高如戈壁场景,价格略高,发电量略高。

(2) 逆变器

  • 组串式逆变器:台数多、重量轻、发电量高、价格略高。

  • 集中式逆变器:台数少、重量大、发电量较低、价格便宜。

(3) 支架

  • 固定式支架:全地形适用、价格便宜、发电量低。

  • 固定可调式支架:平地/缓丘适用、价格适中、发电量适中。

  • 平单轴跟踪支架:平地适用、价格高、发电量高。

(4) 容配比

利用组件出力特性、系统出力折减和逆变器允许直流侧超装的特性,增大直流侧装机容量,节约逆变器、交直流电缆和变压设备投资。

超配带来了峰值功率削峰的问题,但发电总量的变大对应总投资的此消彼长后,能演化出一个反抛物线函数曲线,确定最优容配比。

光伏组件选型原则

  • 推荐选用高效单晶硅组件。

  • 价格接近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峰值功率较大的电池组件。

  • 地形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1500V系统,择优选择单面或双面组件。

光伏电池板阵电压设计需考虑:

  • 组串开路电压不超过并网逆变器最高输入直流电压。

  • 组件的电压随温度变化的温度系数。

  • 逆变器的MPPT电压范围。

组件串联数量计算举例

气象数据:

  • 最低气温:-13.8℃

  • 最高气温:37.2℃

组件参数:

  • 开路电压:37.5V

  • 峰值电压:31.4V

  • 开路电压温度系数:-0.35%/℃

逆变器参数:

  • MPPT范围:450V - 820V

  • 最高输入电压:900V

计算结果:

  • 最低峰值电压时需串联:17块

  • 最大峰值电压时可串联:22块

  • 在最高电压900V条件下串联:21块

结论:系统最优选择20块组件串联,确保逆变器安全、可靠、高效工作。

逆变器选型

集中式逆变器

优点:

  • 系统采用直流汇流设计,利用逆变器过载能力。

  • 运行维护量少。

缺点:

  • 同一阵列MPPT跟踪路数少。

  • 故障影响范围大。

组串式逆变器

优点:

  • 单台逆变器故障影响范围小。

  • 发电量损失少。

汇流箱选型建议

  • 1500V智能24路汇流箱。

  • 具有不小于1.25倍光伏组件过电流保护。

  • 配置防反二极管,反向电压应不低于组件串开路电压2倍。

  • 配有光伏专用防雷器,防护等级IP54。

  • 具备RS485通讯接口。

集电线路设计

  • 高压集电线路采用电缆或架空线组合方式,铜电缆为主,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

  • 方阵内集电线路应降低直流电缆损耗,压降不大于1.5%。

  • 通信电缆与集电线路同径敷设,不新增电缆通道。

光伏储能系统

  • 宜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电化学储能系统。

  • 采用集中式交流耦合并网。

  • 电池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

  • 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容量不低于70%。

储能电站配置后台监控系统,支持视频监控和远程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