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不再固定,而是随市场供需关系波动。例如,山东近期的光伏电站现货市场结算价格仅为0.057元/度,远低于预期。这意味着,传统以高发电量为核心的投资策略可能导致在低电价时段收益下降。因此,投资者需要在发电量和电价之间寻求平衡,以优化综合收益。
长期以来,光伏行业追求提高组件转换效率,以增加发电量。然而,在电价市场化的背景下,高效率组件在中午高辐照时段发电量最大,但此时段电价往往较低。因此,单纯追求高转换效率可能不再等同于高收益。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组件的发电曲线与电价波动,优化电站设计,以提升在高电价时段的发电量。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应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高性价比组件:在高反射率应用场景下,选择如TOPCon等具备高双面率和适中温度系数的组件,可在降低初始投资成本的同时,确保稳定的发电性能。
关注低辐照性能:选择在低辐照条件下仍具备优异发电能力的组件,有助于在早晚高电价时段提升发电量,优化收益。 :contentReference[oaicite:4]{index=4}
应用智能跟踪支架:利用智能AI算法的跟踪支架,可在阴天和晴天条件下分别实现最高9.15%和2.87%的发电量增益,特别是在早晚高电价时段,增益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136号文的实施促使新能源投资者重新审视和调整投资策略。通过综合考虑组件选择、电站设计和智能技术应用,投资者可以在电量和电价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电站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