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风电装机量有望破亿,中国风电迎来爆发式发展
2025/04/16

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量飙升至7982万千瓦,较2023年实现6%的同比增长。2025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预测,2025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0500万至11500万千瓦。

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预计在9500万至10000万千瓦之间,海上风电预计新增1000万至1500万千瓦。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清晰勾勒出风电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正迅速成为资本竞逐的新风口。

政策倾斜与市场机制推动投资热潮

2024年风电指标高达183GW,远超光伏的98.84GW。多省明确“风电为主、光伏协同”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例如,中国电建2025年1-2月新签风电项目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65.7%,达到418.3亿元,而光伏项目合同金额同比下降17.78%,仅为371.12亿元。

同时,《136号文》明确推动新能源电量全部参与市场交易,市场化定价机制加速落地。以江苏为例,风电夜间电价达0.52元/度,远高于光伏的午间低谷电价0.28元/度。在这种机制下,风电IRR普遍超过12%,显著高于光伏的8%-10%。

大兆瓦机型引领技术变革

陆上风电已进入10MW时代。2024年一季度,10MW以上机型占新增中标项目65%。中标价格回升至2000-2200元/千瓦,行业盈利改善明显。

大兆瓦机型带动电网智能化改造、风电场高效布局、运维系统智能升级,推动风电产业链全面优化升级。海上风电方面,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突破50GW,预计2030年将达200GW,大兆瓦技术将在海上领域广泛应用。

风电助力电网平衡,价值日益凸显

截至2024年,光伏累计装机达8.87亿千瓦,但风电仅为5.1亿千瓦,却实现了9916亿度发电量,超出光伏18%。风电的“以量补时”特性与光伏天然互补,特别在夜间发电上占比高达35%-40%。

“三北”地区风电基地加速建设,西北地区一季度新增风电招标量达45GW,占全国72%。新疆风电结算电价达0.21元/度,较光伏高出31%。风电正逐步转型为电力系统的基荷电源。

极端天气下风电表现更稳定

近期华北大风天气检验了风电和光伏的稳定性。江苏风电场满发运行,南通、盐城单日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可满足240万户用电需求,减少标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

相较之下,光伏暴露出透光率下降、支架倒塌等问题。例如宿迁某电站支架失稳,20%组件受损,经济损失超500万元,体现了光伏在极端天气下的系统性短板。

风光协同发展,技术竞合共赢

尽管风电增长迅猛,光伏仍具分布式优势与技术潜力。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0%,700W组件问世,分布式光伏持续拓展场景。

风电“走出去”步伐加快,预计2025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4-17GW。产业链(如海缆、塔筒)将迎来发展红利。未来风光协同发展趋势明确,形成“陆上风电稳基荷、海上风电扩规模、光伏补短板、储能提韧性”的能源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