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央视网和能源央国企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装甲山河 碳路中国》重磅上线。片中,九大能源央国企携手华为数字能源,在极寒、高温、高海拔、高盐雾等极端环境开展绿色行动,以科技为引擎,全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磴口沙源地生态综合治理光伏项目位于内蒙古磴口县,处于国家“三区四带”的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是阻止我国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国家电投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创新应用“沙漠+光伏+设施牧草”模式,在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恢复生态。该项目研发出适应风沙干旱环境的数字化智慧运维模式,2024年发电量达3.584亿千瓦时,超出原计划0.066亿千瓦时。华为智能光伏逆变器的先进风扇除尘及温度检测功能,使故障率仅有0.3%,极大降低了运维压力,为沙漠治理与新能源利用树立了优质范例。
在大庆油田积极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清洁电力与地热多能互补的背景下,华能集团与华为合作建立了黑龙江长胜100兆瓦光伏电站。该电站是大庆地区开发建设的首个新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也是华为在华能交付的第一个能经受东北极寒天气(-37℃)考验的智能光伏逆变器光伏电站。长胜电站借助逆变器的抗寒设计,有效克服高纬度地区智能运维挑战,助力工业老区实现能源转型,被列入2020年度黑龙江省百大项目,2022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794小时。2024年12月,中国华能与华为合作成立了华能华为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
大唐与华为合作的江西玉湖260MW渔光互补项目,是江西地区单体最大的渔光互补电站,横跨5个乡镇和7个水域光伏区,实现了鱼塘上层高效光伏发电,下层生态水产养殖。大唐引入华为提出的全球首个IV&CV融合诊断解决方案,颠覆传统人工巡检,使电站运维效率大幅提升86%。2023年,该电站发电量为2.62亿度,实现了“发电增收、渔业增产、生态优化”的多赢局面。
华电西藏山南乃东才朋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2.45亿度,接入西藏主干电网后,可满足5.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该项目地处西藏典型的“超高海拔+弱电网”环境,华为智能光伏逆变器在海拔5228米仍能保持极低故障率,助力项目在艰苦环境和工期紧急的情况下按期交付,保障了高原民生用电。
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HG14百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发电。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首个并网发电的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也意味着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诞生,为全球海上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该项目采用3000余台华为300K逆变器,投产后将实现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的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新模式,预计年发电量17.8亿度,渔业养殖年收益2700万元以上。
三峡集团内蒙古库布齐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作为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预计总装机规模相当于3.5个三峡水电站。项目采用“风光火储+生态治理”创新模式,通过特高压直送京津冀。同时,实施“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生态工程,减少地表蒸发30%、植被覆盖率提升50%,固沙量可填平1.5个西湖。先导工程项目两期共2GW,全部采用华为智能光伏逆变器,在极端低温-34.5℃、极细沙占比超30%的严峻环境挑战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华润电力联手华为,打造了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华润电力新疆三塘湖构网型储能项目,证实了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相较于传统跟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在加强电网安全运行特性和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该项目具有减少弃风限电、提升发电收益、拓展企业业务、践行科技创新等意义,将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4年7月,该项目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规/电规总院等专家团队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项目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广核湖北公安县储能项目储能总规模100MW/200MWh,为该集团首个储能领域科技示范创新项目,采用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为中广核集团后期探索共享式储能的商业模式、营运模式、技术路线提供了试验平台。储能电站的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电网架构,对电网调峰、提升电网运行灵活度具有重要标杆意义。截至2024年,公安县电站累计放电量1亿度以上。
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与华为合作的柯拉光伏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高原海拔最高达4600米,冬季最低温度-25℃。该电站装机100万千瓦,光伏组件超过200万块,通过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接入两河口水电站。项目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就业、基础设施提升”等措施,带动了当地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