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可再生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运维作为保障发电效率与系统寿命的关键支撑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6月11日至13日,第十八届SNEC(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50万人次专业观众、4000多家参展商共襄盛举,智慧运维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近年来,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传统人工运维方式已难以满足大体量、多区域、复杂场景的需求。尤其是在“双碳”战略引导与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加速落地背景下,电站运维正从“维持运行”向“精细管理与效益提升”转变。智能运维由此成为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规避安全风险的核心路径。
根据展会现场趋势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光伏运维将全面迈入“装备化 + 平台化 + 预测性”新阶段。运维机器人、AI诊断平台、无人机巡检系统等技术加速落地,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机协同运维体系。
在实际运行中,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会使发电效率下降3%至20%。而本届SNEC展会上,履带式、轨道式、侧臂式光伏清洗机器人集中亮相,具备AI路径规划、定时启动、干湿可切换、远程控制等功能,单台年清洗能力高达10~20MW。
✔ 发电提升率:+4%~7%
✔ 运维成本:低至0.01元/W/年
✔ 应对环境:干旱、沙漠、工业粉尘场景
这些清洁设备不仅可定点作业,更可批量部署,实现区域自动调度,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与经济性。
在南方多雨及杂草繁茂地区,植被遮挡光伏板会诱发“局部热斑效应”,引发组件损伤与产能下降。本次展会中,遥控型、自动导航型割草机器人广泛亮相,支持斜坡越障、自主路径规划和远程操控,部分机型还能融合热成像巡检功能,实现“边巡边割”双重效能。
✔ 作业效率提升3倍
✔ 单站节省人工工时80%
✔ 支持跨区域远程调度
热斑、接线松动、组件隐裂……传统人工巡检往往滞后、易漏检。而融合AI识别与高精度红外影像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可在4小时内完成50MW级光伏电站的快速巡检,精准率高、误报率低于1%。
✔ 故障预警由“事后”变“事前”
✔ 巡检成本节约50%+
✔ 数据实时上传智能云平台
钢铁、火电、焦化厂等屋顶部署的光伏电站存在灰尘重、高温高湿等挑战。企业现场展示的新一代干挂式清扫机器人,具备跨行能力、自供电、轻量化和智能越障等特点,可嵌入环境传感与自诊断模块,解决复杂工业场景下的运维痛点。
对于地形复杂、风沙剧烈的集中式电站,企业推出的高通配比移动清扫机器人融合多传感器导航、智能调平、干湿双模清洁系统,并支持快充电池与远程控制。产品模块支持快速更换,实现除尘、扫雪、割草等多功能复合作业。
结合“整村推进”与家庭储能,分布式光伏运维也在迈向智能化。AI驱动的“发储用”一体化系统、在线监测平台与远程诊断接口,使得家庭用户也能低成本获得高可靠性的能源服务,推动乡村能源转型与电力自治。
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运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5%。特别是在中国,“集中式+分布式+储能一体化”趋势下,智能运维需求将持续爆发。
✔ 智能装备厂商:推进机器人、无人机、平台一体化整合
✔ 软件与平台服务商:加强数据闭环与智能诊断能力
✔ 运维服务企业:由人工作业向“平台+远程+数据闭环”转型
✔ 高校与科研机构:提供AI、遥感、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
通过硬件与软件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光伏运维生态”正在形成闭环。
尽管前沿技术快速迭代,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设备标准不统一:不同品牌设备数据接口缺乏兼容,影响平台化集成。
专业人才紧缺:智能运维人才短缺,亟需职业教育和专项培训体系。
成本压力仍在:初始设备投入高,中小型业主需更多支持与金融工具。
未来展望: 随着AI、物联网、边缘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应用,光伏运维将实现从“数据驱动”向“智能调度”演进。机器人与平台一体化趋势明显,设备即服务(RaaS)商业模式也逐渐落地,“零人工、全闭环”的光伏运维新范式正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