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伴随雪域高原跨越发展的历史时刻,国家电投集团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绿色答卷。12年来,从藏北草原到雅鲁藏布江畔,国家电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光伏、水电、储能等多元清洁能源项目,逐步破解高海拔电网薄弱、供电不稳的难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电投方案”。
作为西藏区域统筹单位,国家电投西藏公司深耕本地能源建设12年,累计建成投产清洁能源装机规模62.8万千瓦,装机容量跃居自治区第三,成为西藏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2011年5月,国家电投在山南市桑日县建成西藏首座光伏电站——桑日光伏电站。这不仅改写了西藏无规模化光伏发电的历史,也为高寒缺氧环境下光伏建设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西藏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电站累计发电2.2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2万吨,为西藏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012年,国家电投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电力援藏协议,拉开央企援藏序幕。其间,察隅县波罗水电站于2015年底全面投产,解决边疆地区长期缺电问题。2021年察隅县特大山火期间,电站连续近4个月孤网运行,保障应急与民生用电,被誉为边疆能源保障的“稳定器”。
目前,电站累计发电3.69亿千瓦时,多次获奖,体现了央企“保电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
国家电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4年底,西藏首个光伏治沙项目——桑珠孜区90兆瓦光伏治沙电站投运。项目海拔4003米,占地1700亩,通过植草、灌木治理沙化土地,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形成防沙治沙与清洁能源利用的示范样板。
目前,西藏公司在运、在建及拟建项目装机规模已突破100万千瓦,三年实现四倍增长,全面推进“均衡增长战略”在藏落地。
面向高原牧区草地退化、牲畜越冬难等问题,国家电投在林周县探索“新能源+设施牧业”模式。通过光伏供能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试种牧草20余种,筛选出5类高产高蛋白牧草品种,改善牧区饲草短缺,助力牦牛循环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2024年,国家电投西藏公司建成4.8万千瓦/19.2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开展组串式与集中式PCS比对实证,成果将用于西藏电网薄弱县域,提升供电稳定性,打造高海拔电力保供新方案。
同时,拉萨堆龙德庆区的沛德30兆瓦光伏电站配套建设6兆瓦/30兆瓦时储能电站,作为吉电股份首个高原储能项目,被称为“高原充电宝”。其“白天储电、夜间释能”模式,有效平抑光伏波动,提高电网调控能力,推动西藏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12年的坚守与创新,国家电投在雪域高原探索“光伏+水电+储能+牧业”融合发展路径。无论是光伏治沙、牧业循环经济,还是高原储能,都展现央企在西藏能源转型中的使命与担当。未来,国家电投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海拔供电样板,助力西藏迈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