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长期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截止2019年3月,我国光伏并网装机量已接近180GW,但光伏电站在运维上仍存在标准缺失、技术水平不高、专业化与集约化程度不足、效率低等问题。运维瓶颈已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光伏电站运维流程涉及接手电站、巡检、维护及绩效监测等环节。目前难点主要包括:
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不足,部分电站运维人员仅能完成简单检修,缺少系统管理能力。
电站现状了解不足,责任不清、重点不突出。
运维技术落后,效率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缺乏系统化监测和第三方监督机制。
提升电站效能,需要完善流程管理并建立标准化运维体系。
光伏运维标准存在直流侧缺失、不系统、不适用的问题,关键在于:
完善不同类型电站的系统化、科学标准。
直流侧设备维护、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等标准亟需建立。
标准制定需结合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与施工,实现可维护性和互换性。
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提升,电网调度考核严格。运维难点主要体现在:
多数光伏电站无法满足AGC、AVC及无功补偿考核指标。
间歇性发电特点影响供电安全,需要电网和发电企业共同提升调控能力。
储能和智能调控是实现稳定出力的重要手段。
电站运维需强化智能化、标准化和专业能力:
完善监控系统,确保数据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建立安全预警和自动控制系统,减少误报漏报。
提高线上巡检和线下巡检的故障发现能力,完善备件管理。
标准化故障诊断和处理流程,确保运维质量。
鉴衡认证中心发布的《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能力认证技术规范》覆盖运维基础信息收集、过程策划、资源保障、绩效监测等环节,采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样本检测+持续监督”的模式,保证电站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光伏扶贫工程强调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先采用高效组件和可靠逆变器。鉴衡认证中心抽检表明,品牌设备在功率一致性、故障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非品牌设备,为扶贫电站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去补贴后,光伏产业发展重点转向降低非技术成本和改善营商环境。主要风险包括:
合规性风险:土地使用及政策法规不确定。
技术质量风险:低成本设备、未经验证技术可能影响系统稳定。
市场与经济风险:“三角债”、短命电站、税费政策变化等。
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流程规范、标准完善、智能化运维以及风险防控。通过专业化运维、科学标准和技术创新,光伏电站可实现高效、安全、可靠运行,为行业发展和扶贫事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