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戈荒光伏基地经济性提升新路径:综合效率与系统优化
2025/10/30

沙戈荒光伏项目不仅是推动新增装机的核心场景,更是光伏技术升级和生态治理的重要平台。在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光伏电站建设正面临“装得下”与“用得好”的双重要求,实现高效发电和综合收益成为关键。

沙戈荒新增装机规模与发展趋势

预计到2030年,沙戈荒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253GW,为行业发展提供确定性预期,并为先进技术应用提供广阔舞台。项目成败关键在于特殊环境下的高效发电和综合收益提升。

组件评价体系创新

传统依赖额定功率的评价方式难以适应沙戈荒复杂环境。双面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组件背面率已超过80%,在高反射沙地中背面发电贡献可达16.6%。未来评价体系应结合正、背面发电及低辐照性能,实现综合效率和综合发电量的统一评估。

低辐照条件下的发电能力同样关键。清晨与傍晚高电价时段,如果组件在弱光条件下仍能稳定发电,将显著增加收益。因此,低辐照性能应纳入组件综合价值评估,涵盖综合效率、综合发电及低辐照贡献。

跟踪支架助力收益提升

跟踪支架通过与电价曲线匹配,实现早晚高电价时段的发电量优化,同时降低中午低电价时段发电损失。测算显示,与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可提高1-2个百分点投资回报率,并通过双面辐照模型和遮挡优化最大化发电量,额外增发电量可达2-3%。

在100MW电站中,高功率组件配合跟踪支架,可降低度电成本约11%,提升内部收益率超过3%,发电收入增加近千万元,显著提升经济性。

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沙戈荒地区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风沙频繁,对组件材料和电站系统协同提出挑战。仅依赖单一设备性能难以保障长期稳定运行。未来光伏电站需通过“组件+支架+储能+运维”全链条优化,实现稳定收益和高投资回报。

在市场化交易环境下,电价曲线与发电曲线匹配度至关重要。开发商需从“功率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关注系统整体贡献,实现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的保障和优化。

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沙戈荒大基地探索了高效发电与经济性提升的新路径,为未来大规模新能源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经验。随着市场化机制深入推进,系统化方案将成为应对极端环境和提升投资回报的必然选择,对光伏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