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阶段:重新想象价值创造——释放“光伏+”的力量
2025/03/20

一、开启协同推进新格局

2022年6月1日,中国政府联合九大部委共同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五年规划》,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全方位、系统性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不同于以往由单一部委发布,此次联合行动旨在共建共享、打破壁垒,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能源结构的主体“燃料”。

二、十四五期间的清洁能源战略目标

指标类别主要目标
✅ 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约10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增量50%以上。
✅ 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占用电量增量50%以上,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实现翻倍增长。
✅ 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到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提高至33%,水电消纳权重达18%。
✅ 非电利用目标地热、生物质等非电利用规模超6000万吨标准煤。

其中,“增量占比超50%”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核心机制。通过设定消纳比例的法定责任,地方政府被纳入到清洁能源消纳体系,实现“政策导向+责任落实”双重保障。

三、系统性推广“光伏+”应用

1. 城市与工业领域

  • 推进“城市屋顶光伏计划”,2025年前新建公共建筑和工业园区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

  • 重点推广工业园区、经济区公共设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打造绿色园区。

2. 农村振兴与乡村能源

  • 建设1000个“光伏村”,实现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 推动农业光伏、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多元“光伏+”模式,促进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培育新型农村能源主体。

3. 交通、通信与基础设施

  • 将光伏应用拓展至铁路、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站、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

四、破除发展障碍,推动系统性转型

尽管“光伏+”模式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规模化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重点包括:

  • ✅ 土地与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管理;

  • ✅ 建立跨领域协同机制,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 ✅ 创新农村治理模式,确保社区获得公平收益,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

五、政策联动促进价值重构

乡村振兴战略与能源转型的深度融合成为“光伏+”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 ✅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农村集体土地通过股权入股、收益共享等方式参与新能源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投资清洁能源提供专项服务。

六、释放“光伏+”的价值创造新引擎

通过“光伏+”模式,清洁能源不再仅是能源结构调整的手段,而是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引擎。它将激活产业链,释放跨界融合效应,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开创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