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伏+”:农村转型的关键干预点
通过“人均1千瓦光伏”作为切入点,实现农村发展的深度转型。行动计划包括:
✅ 改造一户清洁取暖系统
✅ 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加强村能源服务站
✅ 升级村青少年发展中心
✅ 保护一亩耕地、认养一棵树
同时,鼓励在乡村旅游、农业电气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扩大绿色电力应用。通过“光伏+”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中国行动开发了一个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导向的社会经济影响模型,旨在推动中国农村能源系统的深度变革。该模型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模块: ✅ 光伏+ ✅ 混合融资与利益共享 ✅ 光伏合作社 ✅ 互联网+绿色电力交易 通过“人均1千瓦光伏”作为切入点,实现农村发展的深度转型。行动计划包括: ✅ 改造一户清洁取暖系统 ✅ 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加强村能源服务站 ✅ 升级村青少年发展中心 ✅ 保护一亩耕地、认养一棵树 同时,鼓励在乡村旅游、农业电气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扩大绿色电力应用。通过“光伏+”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探索三种投资模式,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 屋顶租赁:农民零风险,享有租金收入或免费电力,提升房屋功能及生活质量。 ✅ 农户直接投资:农民自主决策,分享项目收益。 ✅ 农户贷款自建:通过能源合作社融资,农民以屋顶作为抵押,参与股东分红与绿电交易。 依托现有村级合作社作为项目执行机构,确保村民广泛参与和利益共享。合作社汇集农户、公共建筑和商用屋顶资源,形成集约化光伏项目,提升投资回报。 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村能源系统零碳化,涵盖: ✅ 分布式光伏发电 ✅ 清洁供暖系统 ✅ 交通电力系统 ✅ 需求响应与柔性电网 通过高效交易平台,形成能源系统的规模效应,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村能源转型调研: ✅ 2022年6月-9月: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30个县市,19个项目考察 ✅ 2022年12月-2023年2月:江苏、广东、河北15个项目调研 ✅ 2023年5月-6月:骑行考察京杭大运河沿线20个村庄项目 ✅ 2023年9月-11月:甘肃山丹县东门村“光伏+热泵”试点项目 调研团队总结了18个零碳村案例,并精选10个示范案例,首次在本报告中分享,呼吁全球伙伴加入绿色能源转型行列。一、提出背景与系统性探索
二、四大核心模块详解
1. “光伏+”:农村转型的关键干预点
2. “混合融资与利益共享”:激活农民与投资主体
3. “光伏合作社”:乡村治理与资源整合平台
4. “互联网+绿色电力交易”:智慧能源系统新模式
三、实地调研与案例分享
四、十大示范案例介绍
案例 地点 主要功能 零碳乡村 #1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 村级分布式太阳能项目 清洁能源转型 #2 河南省兰考县 太阳能+风能+废弃物能源化+秸秆/生物发电 零碳过渡 #3 浙江省海宁市 人均装机超1千瓦,太阳能+农业 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 #4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梅溪镇 渔光互补+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 牧光互补 #5 内蒙古川井苏木高勒嘎查村 合作社+牧民+企业,创新投资模式 清洁供暖 #6 陕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南常村 煤改电清洁供暖 光储直柔 #7 山西省芮城县庄上村 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改革 整县光伏 #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群围村 县级清洁能源转型,超额完成目标 整县示范 #9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桂芳桥村 光伏先锋,县级规模太阳能革命 零碳乡村 #10 甘肃省山丹县东门村 乡村能源系统转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