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太阳能和风能的快速增长已经证明,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不仅可行,而且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今天,无碳电力的供应前所未有地充裕。过去二十年,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速度远超专家预期。然而,这一增长尚不足以遏制全球燃煤和燃气发电的扩张。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融资仍是重大挑战。尽管国际能源署指出,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来看,可再生能源已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高昂的前期投入依然是普遍障碍。
在我们向全球发出掀起“光伏清洁能源革命”的倡议时,中国已率先行动,坚定迈向2030年实现“人均1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的目标。模型预测显示,要实现碳中和,中国需达到人均7千瓦光伏装机容量,人均年用电量预计将增长至15,000千瓦时,其中50%-60%依赖太阳能发电。为此,需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安装光伏设备,面积相当于整个浙江省。
中国经验清晰表明,破解清洁能源转型障碍并非遥不可及。通过统一目标、政策引导和系统创新,中国将农村地区转变为清洁能源生产者。这一战略支持清洁、绿色、智能能源革命的实现,不仅打破清洁能源投资瓶颈,也解决了电力获取难题,并通过“光伏+”战略带动生态修复与价值再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附加值。
当前,中国仍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在农村。过去数十年,中国农村能源的普及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在2015年之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推进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首次将农村能源体系作为重点,明确提出将农村重新定位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这一举措不仅大幅降低了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成本,更推动了农村能源系统的全面升级。
全国范围内,四大系统性行动正在展开,标志着能源转型的加速与深化:
综合利用生物质资源:通过多元技术路径,将超过10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和38亿吨的动物粪便转化为固体颗粒、沼气、生物乙醇和电力,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
光伏“整县推进”计划:国家能源局推动分布式光伏在县域范围内加速部署,明确提出覆盖率目标:办公建筑50%,学校和医院40%,商业和工业建筑30%,住宅建筑20%。截至2021年9月,全国2860个县(含区、市)中,已有675个县被纳入试点名单。
综合供暖解决方案:农村冬季供暖实现清洁低碳转型。建筑隔热、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房屋、热泵、储能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改善了农村取暖条件。
综合电力系统:零碳微电网试点在农村社区全面铺开,覆盖日常用电、热泵供暖和电动交通系统。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与40年前相比,中国农村能源需求已发生巨大转变。目标不再只是提供清洁燃料和电力,而是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创造新型产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活力。现代农村正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之地,具备吸引力甚至超越大城市。
在迪拜COP28峰会上,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光伏+”战略,邀请全球更多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加入这一光伏清洁能源革命。全球“光伏地图”有望成为关键平台,将各国参与者连接起来,促进集体行动与紧密协作。
当前,在中国,“光伏+”运动已迅速开展。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公民个人共同参与,加速清洁能源革命。人均1千瓦的目标正在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每个人都可通过建设、投资、展示、捐赠、宣传等方式,助力目标达成。
到2025年,一批县、镇、村率先实现人均1千瓦光伏装机。
到2030年,先锋城镇和村庄实现户均10千瓦光伏装机。
一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引领清洁能源投融资与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
所有人都能参与、支持清洁能源转型。
共同推进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重塑生态价值。
通过集体协作,构建绿色、自然、智慧的未来世界。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通过全球伙伴的共同努力与创新实践,我们正在加速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加速转型,扩大影响,实现全球共享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