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电站运维中,保持组件表面清洁是提升发电效率和延长组件寿命的关键环节。灰尘、污物覆盖会降低系统输出功率,而不规范的清洗操作可能导致组件受损,甚至比长期不清洗的影响更严重。
光伏组件表面覆盖灰尘、泥土、鸟粪或树叶,会降低玻璃透光率,减少光照强度,从而直接影响发电效率。研究显示,污染严重地区的组件未经清洗,发电效率可能下降15%以上,长期积累污垢甚至可达20%。
灰尘遮挡还可能导致局部发热和热斑效应,加速组件老化,严重时甚至存在火灾风险。
西北、北部干旱少雨、风沙大的地区粉尘污染严重,东部沿海地区则受空气中的盐碱和鸟粪影响。科学合理的清洗计划可确保电站高效运行。
目前,光伏组件清洗主要分为人工清洗、机械清洗和自动化清洗三类,每种方式适用场景不同。
使用软毛刷、海绵或拖把,配合清水或中性清洁剂擦拭组件。
优点:灵活性高,适合小型电站或复杂地形,前期投入低。
缺点:速度慢,人工成本高,不规范操作易刮伤组件。
包括高压水枪、旋转刷子及自动喷淋配刮板系统。
高压水枪:水压不超过5MPa,避免玻璃产生隐形裂痕。
旋转刷+水冲洗:选用软刷毛以防刮花组件。
自动喷淋+刮板:适合大型电站,效率高,但前期设备投入大。
主要使用光伏清洗机器人或无人机。
优点:减少人工操作,清洗均匀,长期维护效果好。
缺点:前期投入高,技术仍在完善。
表面划伤和磨损:使用硬质工具或砂粒擦拭会破坏玻璃增透膜和自清洁涂层,降低透光率。
水渍和水垢残留:普通自来水或矿物质水易留下白色水渍,可用去离子水或专用清洁剂避免。
高压水枪使用不当:水压过高可能破坏边框密封,引发组件内部腐蚀。
清洗时间不当:正午高温清洗可能导致玻璃破裂或局部过热损伤电池片。
清洁剂选择错误:强酸强碱或研磨颗粒会侵蚀组件,应使用中性或微碱性专业清洗剂。
选择合适清洗时间:推荐早晨、傍晚或阴天,避免正午高温。
控制水压和使用合适工具:水压不超过5MPa,使用软毛刷、海绵或专用清洁布。
使用安全清洁剂:pH值6~8的中性清洁剂,避免酸碱性或研磨剂。
防止水渍残留:洗后用软布擦干或阴凉处自然晾干。
定期检查清洗效果:关注组件划痕、水渍,及时调整清洗方法。
处理特殊污渍:鸟粪、油污先用中性清洁剂软化,再轻轻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