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拉丁美洲等传统出口市场增长放缓,中国光伏制造商正加快布局非洲、大洋洲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这些地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推动下,正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新的增长高地。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在光伏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方面的领先优势,使其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CPIA)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同比增长47.5%,对大洋洲增长23.7%,北美和亚洲的增长率也分别达到15%和12.2%。非洲、大洋洲等新市场正迅速成为光伏出口的新主力。
协会名誉主席王勃华表示:“自2022年以来,新兴市场保持持续增长,2024年下半年出口量创下新高。”
报告指出,截至目前,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15个,其中51个国家进口增幅超过100%,显示全球能源格局正加速重塑。
非洲因电力短缺和能源需求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市场之一。中国企业正积极投资当地光伏与储能项目,帮助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摆脱缺电困境。
隆基绿能(LONGi)已为38个非洲国家提供超过3吉瓦的高效光伏组件。其中,突尼斯凯鲁万省100兆瓦光伏电站正成为当地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
Longi MEA与CA总裁James Jin表示:“太阳能与储能的结合,是非洲实现低成本、可持续供电的关键。中国的技术与经验正在帮助非洲实现能源公平。”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林伯强指出,中国企业正通过建立海外生产网络与合作工厂,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中国在光伏电池、组件、晶硅等环节的制造能力,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根据能源分析机构Ember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向非洲出口的光伏设备总量超过15吉瓦,部分国家的装机量已相当于其现有发电能力的一半。
例如,塞拉利昂进口量相当于其全国发电总量的50%以上,乍得接近一半,阿尔及利亚也在中国企业支持下建设多个大型光伏电站。
尽管欧洲和拉丁美洲等传统市场出现小幅回落,但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势头强劲。沙特阿拉伯计划到2030年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100吉瓦,印度也在积极推进其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
CPIA表示,全球十大太阳能市场仍占据超过75%的份额,但更多国家正迈入“1吉瓦俱乐部”。根据BloombergNEF预测,到2025年,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吉瓦。
TrendForce研究指出,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战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包括本地化生产、联合投资、技术转让与多元化贸易渠道。这种“产能出海+本地合作”模式,既提升了竞争力,也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
林伯强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扩张,不仅是出口贸易的延伸,更是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持续上升,中国光伏产业正从“制造输出”向“生态共建”转型。通过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中国光伏正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