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定是中国能源转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核心方向将是加速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推动新能源进入更深层次的市场化阶段。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能源消费的总量,更将着眼于碳排放的控制,全面推进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
中国的绿色转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我们依赖的是“能耗双控”制度,而未来将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这一政策的转变将建立起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等,同时到2027年,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
“十五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将实现从“替补”到“主力”的历史性跨越。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十五五”末,新增的用电需求将主要依赖清洁能源发电量来满足。这一转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协同推进:
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
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截至2025年8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达到5.8亿千瓦,是2020年的两倍,中国风电规模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众多清洁能源中,风电无疑成为了我国清洁能源战略的支柱。《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十五五”期间,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千瓦,2035年达到20亿千瓦,2060年达到50亿千瓦。
能源转型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需求,更是推动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指出,通过提高产业的“含绿量”来提升经济的“含金量”将成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翻倍增长。
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需要做好“加减法”:
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
做“减法”: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在“十五五”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抓住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黄金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风电产业链,特别是海上风电领域,将直接受益于政策支持。增值税优惠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底,海上风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确保了行业政策的连续性。
新型电力系统领域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绿电直连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储能、能源数字化等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此外,绿色低碳产业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零碳园区、循环经济、大宗固废利用等领域将大有可为。到2030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将达到45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