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光伏装机容量持续攀升,运维端的智能化、自动化转型也进入提速阶段。过去依赖人力进行的电站除草,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光伏除草机器人所替代。特别是在农光互补电站、山地光伏基地等复杂地形区域,智能割草设备不仅显著提升效率,更在安全性与长期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在这股智能运维浪潮中,部分具备研发实力和场景适配能力的国产厂商脱颖而出,成为光伏企业重点关注的合作对象。
位于江苏的迈步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自研的履带式遥控割草机器人,近年来在多个光伏运维场景中成功落地。其主力产品具备15.5kW的强大割草动力,匹配4米组件排距的农光互补场景,在实际测试中,一小时割草效率可达4亩以上,遥控控制下无需人员近距离接触,有效规避了夏季高温作业与火灾隐患。目前,该设备已在陕西柳池、山东昌乐、甘肃酒泉等地的大型电站投入使用,反馈良好。
业内人士指出,光伏除草机器人市场尚处于成长期,竞争格局远未定型。现阶段主要玩家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迈步智能为代表的专业型制造商,专注光伏应用,重视场景打磨与定制化能力;二是传统园林设备企业跨界转型,设备多偏通用化,适用于部分分布式项目;三是初创类科技公司,强调软件平台、AI识别与远程监控集成,但产品稳定性仍待验证。
在实际选择供应商时,电站运维方除了关注割草能力与续航数据外,更应重点评估厂商的服务网络、备件保障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因地制宜的方案输出能力。以农光互补项目为例,地面种植农作物与组件下除草往往存在耕作冲突,这就要求设备既要精确避障,又要具有良好的通过性与坡度适应能力。
从长远来看,随着光伏电站规模化与集中化运维趋势加强,智能除草设备将不再只是“降本工具”,更是构建无人值守系统中的关键节点。一位来自国有电力企业的设备主管坦言:“我们更关注设备是否具备模块化升级潜力,比如未来能否接入GIS系统、与巡检无人机联动等,这些决定了设备生命周期和投入回报。”
据市场预测,到2026年,中国光伏电站年新增除草机器人需求将突破2万台。随着政策对智能运维设备推广的持续鼓励,以及光伏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意识的提升,拥有核心技术、响应速度快的本土厂商无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对于正在寻找适合自家电站的除草解决方案的用户而言,选择一个专业度高、服务能力强的光伏除草机器人厂商,远比“买一台机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