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最后一公里’的冲刺已经开启。” 在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十周年之际,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接受中能传媒独家专访时如是表示。
作为第23次到访中国的“老朋友”,拉·卡梅拉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前景。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已经延续了十多年。”拉·卡梅拉回忆道,自2013年以来,他已先后23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
他指出,中国不仅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更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的投资规模居全球首位,光伏和风电产业链已实现全覆盖,并以可负担的成本向全球供应关键设备。
得益于中国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势,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超80%,风电度电成本下降超过60%,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根据IRENA数据,2024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582吉瓦,创历史新高,清晰地表明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方向。
中国在其中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风电与光伏总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占全球清洁能源装机的近一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领域的同步发展,更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然而,拉·卡梅拉提醒道:“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仍需提速。”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达到11.2太瓦,这意味着2025至203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必须提升至16.6%。
谈及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韧性建设,拉·卡梅拉指出,目前面临的三大结构性障碍亟需突破:
电网基础设施: 需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与灵活性,以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
法律与市场环境: 许多国家的能源政策仍基于化石燃料体系设计,需加快制度创新;
人力与技能转型: 要帮助传统能源从业者顺利转型,提升管理与运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力。
他透露,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预计将达到750吉瓦,首次接近《巴黎协定》要求的路径目标。“这意味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最后一公里’冲刺已经正式开启。”
对于即将召开的COP30大会,拉·卡梅拉表示,IRENA将以最新发布的《落实阿联酋共识:追踪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能效提升一倍的进展》为基础,提交一系列行动导向型政策建议。
此外,IRENA将在会议期间发布《全球生物燃料与能源发展报告》,这一议题与COP30主办国巴西的自然资源优势高度契合,也将成为本届大会的重点。
“可持续生物能源是IRENA的核心主张之一,我们已提出到2035年全球可持续生物能源增长四倍的目标,并准备了多套实施方案。”拉·卡梅拉说。
拉·卡梅拉最后强调:“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全球需要从政策、技术到人才的全面协同,而中国无疑将继续在这场全球绿色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